NEWS & EVENT
新聞中心
新聞報導
2014 / 10 / 29
專家觀點/生物經濟 生技起飛新引擎
2014/10/2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

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(BTC)今天召開,將堂堂進入第十屆,而生技起飛行動方案明年也將邁入第三年。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的下一步,我們希望透過這次BTC會議、在委員們的集思論難中,得到答案。其中,「生物經濟」是一個可能的方向。
 
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的報告指出,將來「生物經濟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概念,生物相關產業的產值,將會占各先進國家GDP的一半以上,換言之,生物經濟將成為最重要的產業,因此,這次BTC會議的回顧與前瞻,將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重要起點。
 
在我擔任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期間,我與辦公室同仁完成BTC會議重點的研商,希望台灣生技產業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人民福祉,因此,除了首度納入農業生物科技產業作為發展重點,也因應老齡化社會來臨,聚焦健康照護產業領域,特別是健康輔具的開發與生產。
 
從現況來看,若僅統計去年台灣生技醫療產值,約是2,269億元,但若放大看台灣生物經濟的產值,則達2.09兆元,這包括了大健康產業所貢獻的1.04兆元,及生技工業(含化學、能源、材料、食品等)的6,125億元、農業(包括農林漁牧)的4,810億元。
 
我們要思考的是,未來五到十年,台灣的生物經濟藍圖該長什麼樣貌,而政府又該如何扮演「推手」?據統計,過去五年內(2009到2013年),台灣生物經濟的產值平均年增率約5.16%,而若以2.09兆元為基礎,未來八年內,也就是2020年時,台灣生物經濟產值即將來到2.83兆元。 

消極的看,政府即使什麼都不做,到2020年生物經濟仍有2.83兆元的規模,但如果積極的介入,只要推升每年成長率多一個百分點,亦即從5.16%增加為6.16%,那麼台灣2020年的生物經濟產值將來到3.18兆元。換言之,八年內可以即可增加1兆元以上的產值。
因此,我們特別將農業生技、健康照護等產業納入新一階段的生技產業發展藍圖中。未來,我們將審視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的領域,國內在研發能量方面,有哪些產品是已經有成果的,而國家如何來「推一把」,讓產業發展的更快,如動物疫苗、生物肥料、優良種苗等,為台灣增加產值。
 
其中,我們已經看到農業生技中進度較快也具備國際發展潛力的例子,如國內動物用疫苗公司瑞寶所開發、生產的豬隻生殖與呼吸道綜合症疫苗PRRSFREE,就是政府科專計劃補助、與國內學研單位合作,所推出的第一支次單位豬藍耳次單位疫苗。
 
去年瑞寶的在台灣的疫苗銷售額度雖不大,卻超越了國際大廠百靈佳在台銷售額,且讓近43萬頭仔豬免於因藍耳病死亡,而這存活下來的43萬頭仔豬,也因此增加了4億元的飼料產值,另外這些仔豬長大後,每一隻可賣8,000元以上,本身的產值則達到約35億元,合計增加產值上看40億元。 

反而觀之,如果這43萬頭豬因沒有疫苗而病死,不僅沒有產值還將造成污染,特別每年全球因疫病而死亡的豬隻不計其數,一支疫苗便可以造就這麼大的附加價值,而這不僅是國際養豬業所關心的事情,這也是生物經濟必須考量的範疇。

另外,輔具科技也是另一項關鍵,全球人口進入老齡化的時代,台灣人口老化問題也日益嚴重,據統計,當前台灣老年人口已經是達到總體人口的12%,明年起可能達到15%,但人類行動不能僅靠拐杖,智慧輔具可結合台灣ICT產業的優勢,不僅發展產業也照顧人民福祉。

(本文是衛生福利部部長蔣丙煌口述)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udn.com/NEWS/FINANCE/FIN9/9024910.shtml